|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辖区导航 > 敦煌丝绸之路概述

敦煌丝绸之路概述

关键词:敦煌丝绸之路概述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敦煌百姓网
  • 电 话:18009374000
  • 网 址:http://www.dunhuang.ccoo.cn
  • 感谢 qqid6851620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7508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敦煌丝绸之路概述

   敦煌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就是“盛大辉煌”的代名词。著名学者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由于敦煌是联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纽带,是中原和西域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的门户,因而在丝绸之路上发挥着其他城市无法替代的作用。

    西汉元朔至元狩年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大规模军事反攻,先后开展了云中之役、漠北之役、河西之役,彻底打败了匈奴。汉朝大军进驻敦煌地区,布防署烽,设立都尉,并陆续从内地发遣罪徒,迁徙贫民来此开垦种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也带来了内地封建文化、观念及一整套封建统治制度。汉武帝在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和阳关、玉门关两关,史称“列四郡,据两关”。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立,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得以开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从此日益频繁。“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正是这一历史事实的生动写照。

    丝绸之路东起长安,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向西,分南北两道:南道出阳关,经若羌(今若羌县),且末(今且末县南)、精绝(今民丰县北)、扞弥(今于田县东)、于阗(今和田县南)、莎车、疏勒(今喀什市)诸国,越葱岭,经悬度,入大月氏;北道出玉门关,过白龙堆北(今库姆塔格沙漠),经尉犁(今焉耆县南)、乌垒(今轮台县南)、龟兹(今库车)、姑墨(今阿克苏)、温宿(今乌什县)诸国亦达疏勒,与南道合。东汉以来,另辟一条新北道,从敦煌东境的新玉门关向西北,经伊吾(今哈密)、高昌(今吐鲁番阿斯塔那村古城),转南至龟兹,与故北道合。自疏勒向西,又分三道:南道去罽宾(今克什米尔)、身毒(印度);西南道去安息(今波斯)、条支(今阿拉伯)、大秦(罗马),更由条支远达非洲的阿荔散;西北道去大宛(今乌兹克斯坦费尔干纳)、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奄蔡(今中亚咸海至里海间)。敦煌是由长安通往西域常道的必经之地,又是西域三道进入中原的总会合口,《隋书·裴矩传》所谓“总凑敦煌”、“咽喉要地”。特别是东汉至魏晋时期,敦煌曾数度成为兼管西域各国外交事务的军政中心。外国使节、僧侣、商贾在这里呈交牒文,“为封过所”(签发通行证),有的停留在敦煌熟悉风土人情,学习汉语,有的就在敦煌开店设市,将货物易手;而西去的使节、官吏、戍卒也要在此筹备粮草,熟悉西域的语言。敦煌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商口岸和国际贸易市场,史称敦煌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三国时期,敦煌太守仓兹率先给外国商人发放“过所”(通行证),照会各地政府及关防戍所,对他们的旅行和贸易经商给予保护。魏晋南北时期,在中原扰攘不堪时,敦煌的局势相对比较安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敦煌一度作为西凉的国都。作为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敦煌佛教兴盛,史称“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胜地莫高窟就开凿于这个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繁荣畅通,中西文化交流空前发展,敦煌这颗丝路明珠,也进入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唐代,随着在西域建立“安西四镇”,中西交通更加畅通,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繁荣,各国使节、商队、僧侣络绎不绝,大批行商坐贾在敦煌从事贸易活动。唐代的敦煌,每天有早、中、晚三次集市,市场上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宋代以后,随着航海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也开始南移,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293750518 传真: 邮箱:742647432#qq.com
地址:敦煌市鑫棉办公楼1号四楼 邮编:00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敦煌市麦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