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敦煌历史发展

敦煌历史发展

关键词:敦煌本地历史发展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敦煌百姓网
  • 电 话:18009374000
  • 网 址:http://www.dunhuang.ccoo.cn
  • 感谢 tj90122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834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敦煌历史发展概况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它在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艺术发展史中别具一格的重要地位。  敦煌,是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发展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中西交通交流枢纽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及当时世界文化最重要的交流、汇合、扩散地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最着名的佛教文化艺术中心之一。

     敦煌,现今地域面积虽仅31200平方公里,但它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曾有过特殊的历史贡献。因为,它孕育出了敦煌莫高窟这一随着历史发展变化时隐时现,不断显示其博大精深,至今仍折射着夺目历史光辉的文化艺术圣地,这一世界文化艺术的宝库。

     中国古代敦煌地区的历史演变发展,在同中华民族历史演变发展相一致的同时,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中原王朝统治巩固、稳定发展时,敦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与艺术事业也蓬勃向前,蒸蒸日上,成为中西交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从而使各民族间团结融合,共同发展和进步。在中原王朝衰落、崩坏,内地战乱、分裂、分割时,敦煌地区要么为少数民族所占领统治,而一般则成为小环境较为安定的“福地”,成为中原各地人民和文生儒士逃避战祸、保存和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的较稳定地区。

     我们并非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但此种时期,敦煌地区较为松散的政治统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曾做出了特别的历史贡献。

     敦煌地区的历史、文化与艺术,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极其光辉灿烂的一章;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辉煌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延续和发展;是中西历史、文化与艺术相互撞击、相互吸收而结合的结果。

      敦煌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既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发展并向西推移的结果,又是作为中西交通交流枢纽与“咽喉”的中国西部与中亚、欧洲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汇合交融的结果。

      敦煌地区特别是促成了中原文化和艺术与西部文化与艺术,中亚、欧洲的文化与艺术融汇结合后,反传再进入中原地区并对中原文化与艺术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中西交汇融合后的文化与艺术也再反传进入西部、中亚和欧洲等地,对其文化与艺术的进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就现有的地质、考古资料,我们还很难确切地说明远古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面貌。但从现今敦煌及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大量的、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性质待定的原始文化遗迹遗存中,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敦煌地区的人类历史活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甚或更早的时期。

      与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共处相同和相近纬度的敦煌地区,远古时代有着更适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况且原始社会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有丰富遗存遗物的新石器时代敦煌地区所居人类,是不可能远徙而来的。那么,敦煌及其附近地区是否是人类的又一重要发源地,这还有待于地质、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现。

      古代中国的敦煌地区,无论从其历史演变、建置沿革的角度,还是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的民族融合、民族交往交流的角度;无论从敦煌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变化,还是从历史地理、历史地域的诸多方面去考察认识,都应当是一个范围极其广泛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地域概念。无论远古时期稍后的“三危”、“流沙”地,还是文明时代的“敦煌”、“沙州”,敦煌地区大都以现今的敦煌市为中心,以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艺术紧密联系和辐射于:北面的今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南部和俄罗斯的一些地区;西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域)东部,有时甚至直接影响其中部地区;南面则直跨青海省,联系和影响西藏自治区及四川省的西北部;东面达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北部地区;东南面直连整个河西走廊地区,影响兰州及其附近地区(陇右)。

      自然,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敦煌地区的意义,又是和中国历史不同时期的边疆地区地域概念密切相关,而伸缩、变化和发展的。

     进入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敦煌及附近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我们认为,就敦煌地区原始社会末期的实际情况而言,当时的敦煌地区,古籍中追记的“三危”、“流沙”、古“雍州”,地域范围是十分广大的,不能把它仅

    限于今天的敦煌市。它既是一个地域概念,又是一个历史文化文明发展的概念。自然,敦煌地区的原始社会时期相对于中原地区要稍为长远一些。

    我们研究所表明的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敦煌地区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一方面是这一地区考古挖掘资料的不断涌现的有力证明;另一方面是我国众多的史籍都开始有了较多的记载,并证明当时这一地区的文明文化的发展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且相互间开始有了联系,并不断加强和密切着这种联系。

     春秋、战国和秦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分化、改组和变革的时代,是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前期的敦煌地区是相对稳定的时期,其奴隶制的开始稍晚于中原地区,延续的时间则稍长久于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的中晚期,敦煌及周围地区由于匈奴等游牧性更强的民族的略带封建制的半奴隶制的推动和影响,最重要的是在战争的推动下,加速了中原地区影响的进展,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性的变化。原有的游牧民族大量迁徙,开始进入西域、中亚等地区,进而最终影响了这些准内陆地区的居民构成,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历史发展和历史进步。

      历史的大变革、大分化和大改组,必然带来历史的大发展。随着中国历史进入汉代,敦煌地区迎来了一个决定自己今后历史、文化与艺术历史地位的大发展时期,这是与敦煌地区地处当时西陲战略要地的地理位置直接相关的。

      汉代的国防,特别是在汉代的前期,最为重要的就是对付日益强大并开始影响汉代统治者政权巩固的匈奴族的南向扩展势力。为此,直接引发了中原汉王朝与西域、中亚各地区的联系的进一步加强,而敦煌地区重要的地位就显露了出来。从这一方面而言,是匈奴民族侵汉的行为这一契机客观上促成了敦煌地区历史地位的不断上升。敦煌地区从此开始成为中原王朝最为重要的边疆军事战略要地之一,成为中西陆上交通交流最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当时及以后,“丝绸之路”宽泛的意义,已不仅仅是“丝绸”贸易而已,它开通之日就已经在汉代直接转化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生产和生活方式交流传播的“文明之路”。

      遥遥千万里的“丝绸之路”,撒满了传播人类文明进步的种子,这些饱含着各民族人民智慧和民族精神的精华的种子,从东撒向西,从西撒向东,互相交流融合,发芽生根成长壮大,为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历史情形,无论是中原王朝高度集权专制统治稳固的条件下,还是中原动荡衰乱时期都是一致的,只是影响和贡献的范围及大小有所区别罢了。

     随着汉王朝各种矛盾的激化,开始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走向覆灭,中国自秦以来形成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之网,第一次被扯破。至隋王朝重新统一之前,虽有局部的统一,短暂的全国统一,但就总体而言,中原大地再没有形成坚强牢固统一的历史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空前动荡混战的时期。这一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发展有自己特殊的自我成长发展的意义,从而为敦煌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敦煌地区,虽也有

     政治统治权的不断更替,但这种政治变革、政权更替相对来说对敦煌地区整体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害。所以,在这一大动荡的封建势力重新分化组合过程中,敦煌地区的震荡是较小的,反而促成了其间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敦煌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融合达到了自己的第一个高潮。为此,准备了敦煌地区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为中西交通交流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北周王朝对北方地区的统一,为隋王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隋的统一全国,又为唐王朝时期政治、经 济、文化与艺术的空前发展准备了条件。从北周时期到唐王朝前期,在原有基础和条件准备的情况下,敦煌地区较平稳地过渡到了中国封建时代的最繁荣发展的时期。

      唐王朝的历史,对史学界各史家而言,一般是大书特书的。这一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无论是其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特别是其文化艺术的发展,掀起了中国封建时代的又一个高潮,其文化艺术成就也进入了中国封建时代敦煌地区文化艺术成就的最高峰时期。

      唐王朝盛极一时的统治和发展,自“安史之乱”后,开始走向衰落,其后虽也出现过断续的“中兴”,但终究无法挽回其覆亡的命运。这种中心统治的危机,反映到敦煌地区自然有其特殊的历史表现,是敦煌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唐王朝中后期,直至五代时期,敦煌地区先吐蕃后西夏先后两次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统治,进入了敦煌地区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潮。在汉族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影响下,虽然敦煌地区一段时间里遭受了落后的“农奴制”的统治,但这一时期民族间相互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交流交往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唐代以后,敦煌地区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随着海路交通交流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特别是远洋航海能力的不断加强,通过海路的贸易和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联系加强了。这种情势,特别是明代封闭嘉峪关以后表现得最为明显。

     20世纪之初,敦煌及周围地区历史、文化与艺术遭到了空前的劫掠,对此一问题,见诸中外文字的各种论证评说很多很多。如何公正客观地评论这场空前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大浩劫,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的。作为历史的考古学家、探险家,以及对敦煌及周围地区历史、文化与艺术事业认识研究的客观推动方面而言,我们认为,他们中的一些人的一些行为是有某种客观贡献的。但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学者,拟或是一个帝国主义者的强盗,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敦煌及周围地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破坏、损害、劫掠是空前的,也是有罪于中国历史、文化与艺术的,同时也是有罪于世界历史、文化与艺术的。这方面留给我们国人的教训也是十分深刻和惨痛的。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这种学者与强盗加骗子的双重性特点,正是这种双重性,一方面给敦煌及周围地区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研究开创了认识研究的新天地、新方法、新思想,甚或他们中的一些人的某种敬业精神、冒险精神,也是值得我们重新认识的;另一方面使我们认识到,对民族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遗物、遗迹的保护,—定要建立在坚强的国家力量的基础之上,如若国弱民衰,还谈何保护历史、文化与艺术遗产、遗物、遗迹?!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无数历史、文化与艺术珍品珍本散落于世界十多个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有些甚至堆放于他们的地下室中,任其腐烂变质发霉,失去其昔日的永远无法找寻的光辉,这是今天敦煌学学者们所切齿痛惜的。散落于国外民间的、国内民间的,主要是国外官方、国家的敦煌历史、文化与艺术遗物不计其数。仅原苏联列宁格勒(今俄罗斯圣彼得堡)就珍藏着敦煌文献12000余件,相关的极其珍贵的黑城文献9000余件。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财富,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历史、文化与艺术重大贡献的实证资料。对此,我们相信,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事业交往交流的不断加强,随着中华民族的强盛,一定会有新的进一步的转机的。这也特别需要爱好和平、珍视友谊的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它扼据玉门关、阳关,西通葱岭,东接河西走廊,地势险要,成为中国古代中西交通的重要枢纽。“西出阳关”在当时意味着凄怆悲凉的离别,“生还玉门”则象征着归于故里幸福重聚的欢乐。

       西汉时武帝促成了中西陆路交通的畅通,是人类历史上的丰碑,为中西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敦煌莫高窟的修建创造了条件。约2世纪前后,敦煌就开始在驰誉中原的凉州文化中初露头角,同时出现了一批能工巧匠。为此在敦煌莫高窟创建以前,敦煌就已经成为一个封建经济与封建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我国汉晋时期传统文化艺术,在敦煌地区早已有了极为深厚的基础,它主导着敦煌地区佛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佛教壁画、佛教塑像的表现形式在敦煌莫高窟的出现创造了社会生活条件。

        十六国时期的战祸离乱、内煎外逼,促使人们把佛教的“众生皆苦”、“因果业报”、“轮回转世”当成了当时“人间苦海的圣光”。在敦煌莫高窟最早的洞窟遗留中,有许多反映了人们热切企盼“弥勒下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题材与形式。

         到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畅通无阻,对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在佛教文化艺术的传播发展中,敦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莫高窟的佛教文化艺术事业也逐渐到达了自己的顶峰时期。

         早在两汉三国时期,佛教文化艺术就从印度经中亚、西亚和西域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这时随政治和经济交流交往进入中国的佛教文化艺术,是首先在敦煌地区与中国汉晋中原文化撞击、融合,然后再逐渐进入中原地区的。

          当时,信仰佛教和开窟造像是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一种表现形式。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僧人、使者的这种宗教迷信感更为强烈,他们怀着对西部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恐惧,供养神灵佛祖,捐钱开窟造像于西去的始点敦煌,以祈求平安、祈求保佑。平民百姓则希望丰年长久,平安盛世,为满足这种心理需求和安慰,也加入了开窟造佛的行列。为此,他们一致选择了风光秀丽,具有独特地理环境优势的敦煌鸣沙山下、宕泉河旁的清静优雅的敦煌莫高窟为他们心灵的殿堂、神灵佛祖的驻地处所。

         敦煌地区是我国佛教流播较早的地区之一,但在民间流传的情况却是因时而异。世代相传的佛教成为敦煌地区占重要地位的意识形态之一,它不仅是敦煌人民信仰的精神需要,也是周围各民族信仰的精神需要。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敦煌地方和同时期全国的封建社会一样,它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无不受到有限的较低下的封建生产力的制约。佛教只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当时的敦煌地方,但它绝非是支配一切的思想。相反是世俗的政治经济生活随时支配着佛教,不但支配着它的内容,而且支配着它的形式。

        通过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形式,我们不难看出,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那一幅幅的壁画构成了一部传承有序、跨越千年、绵延不断的古代历史画卷。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全貌,包容了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音乐、舞蹈、体育、民族、民俗以及中外人民友好往来等极为珍贵和丰富的历史资料。

        敦煌艺术,主要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建筑、彩塑、壁画三大综合艺术。在这艺术瀚海中,历经千余年,跨越十几个朝代的沧桑变迁,都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象、变化多样的构图、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的艺术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世界的瞩目。但在黑暗统治时期,它自然也得不到很好的保护,遭到被帝国主义者窃掠的厄运。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15293750518 传真: 邮箱:742647432#qq.com
地址:敦煌市鑫棉办公楼1号四楼 邮编:00000
Copyright © 2004-2024 敦煌市麦穗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